



9月23日-27日,2025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行。??低曇浴拔锫摳兄?AI,加速工業場景數字化”為主題參加工業自動化展,展示上百款“物聯感知+AI”軟硬件產品以及??涤^瀾大模型在工業領域的場景應用。
豐富的“物聯感知+AI”產品
加速工業場景數字化
物聯感知設備是“物理世界數字化”的入口。面向萬千工業場景,越豐富的感知手段,越有助于為工業智能化升級構建“數字基礎”。
??低曀故镜纳习倏钴浻布a品,覆蓋了可見光感知、毫米波感知、激光感知、融合光譜感知、聲學感知、紅外感知等不同技術領域,為工業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產品選擇。
在線近紅外水分分析儀將高精度、高穩定性、高可靠性的光譜與AI分析能力有機結合,在食品、飼料、發酵、制藥、化工等行業,實現物料含水率的在線實時監測,提升生產品質管控智能水平。
高光譜推掃相機集中多種模型算法,融合圖像與光譜數據,讓檢測食品、塑料、農產品等物質成分更精準、快速、無損。
超聲無損探傷系列產品可對新能源汽車水冷板、電機缸體等零件做“B超”,在不破壞零部件的前提下快速判斷缺陷位置及深度、準確定位,實現無損檢測;內置氣泡孔、氣泡等多種缺陷模型,通過AI實現對零部件內部缺陷的智能研判,降低人員操作難度并提升檢測效率。
大模型技術的發展也在持續拓展產品能力。??低暪I安全系列攝像機在視覺大模型加持下,結合立體視覺成像技術,準確檢測區域內人員滯留情況,檢測信號可對接PLC、安全繼電器等控制系統,時延低至百毫秒,有效避免機械碰撞等“意外”發生,守護安全生產。
在X光技術展區,展示的智能離線AXI設備和工業CT設備,搭載??涤^瀾大模型,實現電路板焊接缺陷的高精度自動檢測,檢測效率可大幅度提升80%。
在軟件產品中,AI的加持也讓軟件平臺為工業領域的決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,推動管理模式從經驗主導向數據驅動、智能驅動轉變。
例如IES生產監管平臺讓生產過程全局掌握,提供產線追溯、生產巡檢、體積測量、設備設施狀態監測、三維數字工廠、AR車間等業務應用,輔助生產過程監測,提效生產運營管理。
AR實景車間把生產數據“搬”進數字車間,讓管理人員不在現場如臨現場,有效提升管理效率。
??涤^瀾大模型
助力工業智能化升級
??低暬谟^瀾大模型技術底座,打造了系列行業大模型,助力工業智能化升級。此次工博會上,??低暿纠擞^瀾大模型在工業領域的場景應用。
在大模型互動展區,參觀者不僅能親身體驗大模型在質量管控領域的具體應用,還可體驗到分鐘級的快速注冊算法生成過程,切身感受觀瀾大模型帶來的智能和高效。
紅色配件包、綠色螺絲包、L型支架、大倍率微距相機……參觀者依次按順序在包裝盒中放入不同的相機配件,通過大模型對包裝全流程進行實時視頻分析,可監測是否有配件錯漏放的情況發生,每個步驟的檢測結果將實時在屏幕上顯示,若出現包裝配件錯放、漏放,將實時顯示“NG”標識,提醒及時修正操作,確保包裝流程符合標準化要求,保障配件物料齊套。
參觀者還可深度體驗到大模型的快速部署能力。隨手拿出一件隨身物品,如手機、手機殼等,現場拍攝1至8張圖片,系統將在幾分鐘內生成針對該檢測對象的算法,形成一個全新的智能應用。
在安全生產領域,??低晞t以隱患排查為主要突破口,綜合運用多模態大模型、視覺大模型和光纖大模型等多種算法能力,從“人、機、物、環”等多個維度構建了體系化的算法應用。這些應用覆蓋了人員穿戴合規性識別、通用行為識別、特殊作業監管、設備跑冒滴漏檢測、表計識別、天車輔助控制、環境隱患識別以及管線防外破監測等多個安全生產場景。
憑借強大的泛化能力、高精度和學習能力以及多模態語義關聯,觀瀾大模型推動安全生產管理從“單一特征檢測”向“復合隱患預判”,從“事后處理”到“事前防控”的范式升級。
目前,海康觀瀾大模型已在電力、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礦山、建筑、機械制造等諸多行業落地應用。
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工業制造體系,要實現由大到強的工業智能化升級,迫切需要解決“物理世界數字化”的問題,采集多維而豐富的工業數據,才能為工業智能化升級構建“數字基礎”。而物聯感知設備則是將“物理世界數字化”的入口。
20余年來,海康威視從可見光感知起步,持續拓展紅外、毫米波雷達、X光、聲波等感知技術,讓機器具備“眼耳鼻舌”等各種感知能力,支持千行百業感知采集物聯數據。同時,??低曔€將物聯感知與AI技術融合,持續提升產品的智能化能力,支撐在千行百業落地智能化應用。
這些年來,??低暶嫦蚬I領域,持續推出了系列基于不同“物聯感知+AI”技術的數字化產品,廣泛應用于質量檢測、設備管理、生產運行、安全生產等不同場景,加速工業場景數字化。
(來源/??低暎?/p>